首页 > 更多知识 发布时间:2023-04-13 02:17:09

历年软考高项案例高频计算题


软考高项3门45分总结及分享
看着我的软考报考记录,突然觉得无从下笔了,

一切的开始还要追溯到2018年,那个即将要毕业的我。

也是为了找工作可能提升加分点吧,就报名了上半年的中级软件设计师,

当时还在实习,一心想要赶紧结束实习回学校玩,也没好好复习,

我记得最后成绩应该是上午差一分,第一次就这么没了。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也就轻车熟路了,不过,这次我记得是下午差一分。

第三次,直接报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吧,可能中级跟我不合,

人算不如天算,报上名没多久就出差了,也没考,回来已经是过年了。

时间来到2021年,这一年的上半年临考最后一个月,真的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背,去刷真题,

考完试的那天下午,我打车回家,在车上就对了选择题的答案,45分以上,心里想着稳过了,

反正论文就背了一篇,也押对了,案例就更不用说了,写的满满当当。

查成绩那天我都不敢相信,48 45 36,论文给了我36,我可是一个多小时就写完了啊,背的滚瓜乱熟。

接受了这个成绩,也慢慢意识到论文不是找篇范文背背就能过的。

2021年,下半年,继续战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也可能是仰仗着上半年还说的过去的前两门成绩,下半年的复习明显不如上半年效率高,老是走神,

不过这次买了一个论文的课程,让老师批改了三次。

这次考完,上午选择题没敢对答案,考完很久才对了两次,都是在及格线徘徊,

案例计算题,最后一问基本上也是空着,反而这次论文有一点把握。

所以这次就是抱着不过心态去查的成绩,当我看到成绩的时候,真惊到我了!!!

三门都是45,我简直就是锦鲤附身了啊,可谓是一分也没浪费,

激动地我半个小时才平复下来吧, 就截图这这功夫,都还有点怀疑这分数呢

这个考试有运气的成分,你学了不一定过,但不学,一定过不了!!!

我没有买实体书,只在2019年买了马老师的课(¥167),2021年买了胡老师的论文课(¥150),批阅三次

马老师的视频课现在(2021-12-21)还可以观看,也算是挺良心的了吧,我2021年上下半年的复习都是从看马老师的视频课开始的,

这个因人而异,有人自己看书效率比较高,有人看别人视频效率比较高,最重要是适合自己。

好了,废话说完,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备考方法,当然,只是作为参考,毕竟我也是压线飘过。

众所众知,高项考三门,上午选择,下午案例和论文,学过的应该能知道,核心就是“十大管理 ”

十大管理贯穿了选择题、案例和论文,十大管理掌握好,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 上午选择题 ********

人家叫综合知识也不是白叫的,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的选择题,考察的真的特别广,也特别深,

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绝大部分选择题还是靠记忆,如果你都记不住就别谈理解了,

举个例子: 每年的选择题都有至少2-3分是考十大管理的输入、输出、工具和技术,如果你不记,排除都不知道排除哪个。

我没有打印纸质版真题,在信管网 【 软题库 - 软考在线题库,云题库,智能测试 (ruantiku.com) 】在线做的真题,

错题我会记录到OneNote里面,以便时常去复习,特别是像这种考察某个知识过程的,

最好都记下来,因为这种在案例和论文中都有可能会用到,

然后就是定时去复习、去不断地记忆。

我建议大家把2021下半年的选择真题,放到考前一个月或者半个月来做,结果可能会打击到自己,

但如果这套题你都能拿捏住,那上午铁定是能拿捏住了。

******* 案例分析题 *****

其实案例分析题我感觉应该叫“计算与分析”,顾名思义,计算是大头,不过咱们姑且按下不表,

那案例分析剩余两道就真的是默写题了,像2021上半年直接让你写整体管理的6个过程,下半年写项目范围说明书内容,

这种必须要得分才行,那怎么记呢?这么多东西

先说十大管理的记忆,我是用了知乎上一位回答人的方法【 30天快速通过双证——通信工程师中级、高项信管信息项目管理师的快速通过提分备考策略 - 知乎 (zhihu.com) 】

我只用了其中一部分,没有全用,这可能也是没得高分的一部分原因吧。

光说十大管理,十大管理,那十大管理是哪十大管理,我相信小白肯定还是一脸懵逼,

“66743 43644 整范进成质 人沟风采干”这一串数字加中文就是十大管理和它的47个子过程,

现在看不懂的没关系,我当时也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才慢慢的理解了上面这一串,以至于现在都能背下来。

再就是其他各种**步骤、**内容、**作用,我是用了自己编的或者别人编的“口诀”记忆法,

举个栗子:

【果】盘儿【排】还【上】吗【码】剩果【核】了

这种记忆方法对我帮助还是挺大的,当然你最好按照你自己经历你的习惯来编自己的口诀,

这样印象更深,当然也有编不了的,那就只能靠不断地记忆了,

我在记这些东西的时候都会随手写在纸上,对于我来说,写下来能更好的帮助我记得更深。

最后就是案例题的答题技巧,要往十大管理上靠拢,使用书本上的术语,改卷老师是看得分点的。

***** 计算题 ********

现在来说计算题,按2021年下半年的选择题来看,计算题越来越重要了,我查了一下,大约考了十分吧,

案例题更不用说,25分的计算,如果你能得20分,那基本上案例题也就拿捏死了,

所以说,必须要掌握的计算题型,一定不能丢分。

最重要的挣值计算,公式你得记住吧,PV、CV、ETC等等.......

近五年的案例真题,都要做一遍,在家做题也不用卡时间,重要的是要真的搞明白挣值计算,

哪怕你一晚上就做那么一道案例题。

由于我从小数学就不好,计算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的短板,案例两次都是45分,

所以其实计算题我给不了太多建议,数学稍微好点的,我想应该问题不大,

我这数学经常不及格的人都可以,你肯定可以的。

***** 论文 *******

论文听起来挺让人害怕的,其实并没有那么恐怖,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考完之后,我更担心的是选择题。

它并不是让你现场发挥,写2000多个字儿,固定的开头、过渡、结尾、总结就得1000字儿,

剩下的管理过程写好也能轻松超过1000字,所以现场发挥的也就是两个字题目,两百多个字。

以2021年下半年的论文来说,我写的进度管理,

开头、结尾和过程考前都已经背的差不多了,考试的时候就把两个子题目在对应的过程里回答了一下,

让阅卷老师知道你已经回回答了相应的子题目。

那要怎么背论文呢?

其实一开始不用背的,如果你准备5篇论文,至少要提前3个月吧,

每天读一遍,我是每天早上读一篇或者两篇,循环去读。

考前一个月每周就要下笔写了,也练练字儿,

最好使用细一点的笔去写,写完看起来清爽一些,

因为上半年我写过,所以下半年备考就在纸上写了四次,

当然是在读过和背过N次的前提下。

写个结尾吧,就像写论文似的,

总的来说高项这个考试不算特别难,不是你努力也考不过的那种考试,

只要你能在这上面花时间,说实话,对于已经工作的了人来说,确实有点困难,

备考的这段时间,少出去喝点酒,少些聚会,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冷嘲”,

不过没关系,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好了。
...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下午案例分析挣值计算的完整题目和...

一个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有A、B、C、D、E、F、G共7个活动。各个活动的顺序关系、计划进度和成本预算如下图所示,大写字母为活动名称,其后面括号中的第一个数字是该活动计划进度持续的周数,第二个数字是该活动的成本预算,单位是万元。该项目资金分三次投入,分别在第1周初、第10周初和第15周初投入资金。

 

 

项目进行的前9周,由于第3周时因公司有个临时活动停工1周。为赶进度。从其他项目组中临时抽调4名开发人员到本项目组。第9周末时,活动A、B和C的信息如下,其他活动均未进行。

活动A:实际用时8周,实际成本100万元,已完成100%

活动B:实际用时4周,实际成本55万元,已完成100%

活动C:实际用时5周,实际成本35万元,已完成100%

从第10周开始,抽调的4名开发人员离开本项目组,这样项目进行到第14周末的情况如下,其中由于对活动F的难度估计不足,导致了进度和成本的偏差。

活动D:实际用时2周,实际成本30万元,已完成100%;

活动E:实际用时0周,实际成本0万元,已完成0%

活动F:实际用时3周,实际成本40万元,已完成20%

活动G:实际用时0周,实际成本0万元,已完成0%

[问题1](10分)

在不影响项目总体工期的前提下,制定能使资金成本最优化的资金投入计划。请计算三个资金投入点分别要投入的资金量并写出在此投入计划下项目各个活动的执行顺序。

[问题2](5分)

请计算项目进行到第9周末时的成本偏差(CV)和进度偏差(SV),并分析项目的进展情况

[问题3](5分)

请计算项目进行到第15周时的成本偏差(CV)和进度偏差(SV),并分析项目的进展情况

[问题4](5分)

若需要项目第15周计算完工尚需成本(ETC)和完工估算成本(EAC),采用哪种方式计算更适合?写出计算公式

信管网参考答案:

问题1参考答案: 
第一周初投入资金为:90+50+30=170万元。
执行顺序:第1-4周执行B活动,第1-6周执行A活动,第5-9周执行C活动。
第十周初投入资金为:30+60*(3/9)=50万元。
执行顺序:第10-11周执行D活动,第12-14周执行F活动。
第十五周初投入资金为:20+40+60*(6/9)=100万元。
执行顺序:第15-20周执行F活动,第15-18周执行E活动,第18-20周执行G活动。 
问题2参考答案:
AC=100+55+35=190万
PV=90+50+30=170万
EV=90+50+30=170万
CV=EV-AC=-20万
SV=EV-PV=0万
项目成本超支、进度适中
问题3参考答案:
AC=100+55+35+30+40=260万
PV=90+50+30+30+60*(3/9)=220万
EV=90+50+30+30+60*20%=212万
CV=EV-AC=-48万
SV=EV-PV=-8万
项目成本超支、进度延后、效率低下
问题4参考答案:
ETC采用新估算,其中F活动采用典型偏差估算ETC=(PVf/EVf)*ACf+PVe+PVg
EAC采用新估算:EAC=ACC+ETC


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案例要点总结
项目立项和整体管理

如何启动项目:

①识别需求;②解决方案的确定;③项目可行性分析;④项目立项;⑤项目章程的确定。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①技术可行性分析;②经济可行性分析;③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④其他方面的可行性

分析(法律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①明确项目规模和目标;②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③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④导出和

评价各种方案;⑤推荐可行性方案;⑥便携可行性研究报告;⑦递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①引言;②可行性研究的前提;③对现有系统的分析;④所建议的系统;⑤可选择的其

他系统方案;⑥投资及效益分析;⑦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⑧结论。

项目章程内容:

① 项目需求,反应干系人的要求与期望;②项目必须实现的商业需求、项目概述或产

品需求;③项目的目的或论证的结果;④任命项目经理并授权;⑤里程碑进度计划;⑥

干系人的影响;⑦组织职能;⑧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假设;⑨组织的、环境的和外

部的约束;⑩论证项目业务预算,包括投资回报率;⑾概要预算。

可能案例模式:

① 可行性研究,就是考理论。或者让你对比着可行性研究指出这个项目哪个地方做的不

足。

补充知识点: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

以下问题:项目有无必要(项目的必要性分析)?能否完成?(项目的可能性分析)是否值

得去做?(项目投资及效益分析)

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1 原有系统开发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技术文档,原开发人员跳槽,新接手的开发人员很难维

护原有系统,维护成本可能会接近或超过新开发的成本。

2 原系统采用落后的设计或因设计人员的水平有限,系统架构设计不合理,难以扩充和修改。

3 原系统设计虽然合理,也考虑到了日后的扩充,但因业务发展太快,远远超过原来的设想,

量变引起质变

4 原系统开发工具已过时,用落后的开发工具继续维护还不如用新的开发工具重新开发。

5 原系统所基于的硬件或软件平台已过时,在原有平台继续维护已无必要,需要开发基于当

前流行平台的新系统。

项目的可能性:

1 企业能力分析

2 项目技术来源分析

3 与项目相关的专利分析。

4 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的资质分析

5 项目总体技术方案分析

6 项目创新点分析

7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8 项目技术成熟性分析

9 项目产品化分析等

项目投资及效益分析:

1 项目投资预算分析

2 项目投资来源分析

3 市场需求与产品销售额分析

4 产品成本、利润与盈亏平衡点分析

5 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分析

6 社会效益分析。

②描述一个项目流程,然后问你基础知识。大多数是直接回答,基本跟案例无关,例如下面

的补充知识点

项目启动包括哪几个主要活动?

识别项目需求

解决方案的确定

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项目立项

项目章程的确定

最后,软考更多信息欢迎与我交流~
考取软考高项证书的辛酸历程
01 如考分数出来了后,小海激动地像个孩子

软考高项已经考完已有半年,印象最深的还是查分数的那天。感觉自己当年在查高考分数的时候都没那么紧张过。在查询页面输完各种信息后要点确定之前,小海记得自己做了好几个深呼吸,双手也不停地戳了好久,心里也不知道是在念祖上保佑还是神仙保佑。在页面打开的那刻眼睛也紧张的跟着闭上,当慢慢睁开双眼偷瞄到分数发现三科全过时,激动、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小海记得当时还是下午上班时间,在沉寂的办公室里,小海激动的大吼了一声,把同事都吓一跳,这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特别的爽。

其实对于这次的软考小海算是二进宫了,2019年11月份已经考了一次,那次因为案例题差两分惜败。为此也着实难受了好些日子。因为足足准备了两个多月,每天晚上在公司独自加班熬夜学习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付出的努力却没有得到汇报,换做谁都很难不难受。

所以在2020年刚过完春节后,小海就已经开始准备5月份的备考复习。在准备了一个多月后由于疫情的原因全国5月份的考试被取消了,只能等到11月份,这无形中又多了一份煎熬。好在11月份的考试时间早早就确定了,也终于可以开始安心的复习。

进入8月份后,小海开始陆续跟着培训视频上课。由于2020年也是工作最忙的时候,白天基本没有时间复习,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从8月份开始到考试前,基本每天晚上都要学到11点后才回家,周末的时间也基本都用上。那段时间为了备考,小海基本把带娃的事情交给老婆负责。小海记得在查完分数知道结果那天,当他把喜讯与老婆分享后,老婆说了句让他仍记忆犹新的话。她说,你知道你考过了我比你都还高兴吗!如果你再不过再复习一年那我都要疯了。

正因为有如此‘艰苦卓绝’的备考历程,才有查分数那一刻的紧张、和知道结果后那一刻的激动。正所谓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也让小海再次体会到,坚持就是胜利,努力终会有回报。

02 软考高项三科的备考心得

选择题

大家都知道,软考高级的考试一共要考3个科目,而上午的选择题应该是所有科目中最简单的,同时也是复习起来最轻松的,经验就是刷题。

当然刷题并不是一味的做题,更不是做完就不管了。备考选择题应该要这么做的,在第一轮学习阶段,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把该知识点相关的选择题做一遍,且做完后及时复盘。对做错的题或者靠蒙对的题就到教材书里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再仔细复习一遍。在第二轮、第三轮的冲刺阶段主要就是刷历年的软考真题,方法也类似。对做错的或没掌握的或蒙对的都要结合答案和教材再复习巩固。按着这套路,基本上刷个
4、5套真题后,选择题问题就不大了。

案例题

对于案例题,有人觉得简单,也有人觉得很难。第一年的时候,就因为觉得案例题很简单,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因为觉得简单,所以不重视,复习也没怎么把它当回事,结果就死在案例题上,2分惜败,只能第二年从头再来。

所以,对于每一科的复习,都要像毛主席说的,战略上貌似敌人,但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才能做到百战百胜。而对于案例题的战术,拿下计算题是关键。

案例题的题型可简单归结为这三类:计算题、找茬题和背书题。计算题占的比重最大,可以说计算题的分全拿了,那案例题百分之八、九十稳过,反之亦然。计算题的复习也比较简单,就是背公式和做题,别无他法。对于找茬题,基本就是套用各种套路,这些套路在网上都有很多,如果参加培训班的话辅导老师也会提供,按着套路去答题就好。背书题就相对悲催一些,因为涉及的知识点太多,很难全背下来,当然记忆力好的牛人除外。小海去年也只把前3年的软考真题涉及的背书题相关的知识点背下来,然后就听天由命了。但是计算题和找茬题我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案例题也就顺利通过了。

论文

软考高项里最难、也是最多人挂的就是论文了。2个小时手写3千字,既要逻辑清晰、论点鲜明,又要字迹工整、不能胡编乱造,确实挺难。

那这么难的科目应该怎么复习呢?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套路。论文的准备也是有法可依、有套可钻的。软考的论文一般都分为这三个部分:摘要(项目背景)、正文、总结。摘要和总结要提前准备好,哪怕死记硬背也要拿下。而对于正文部分也有一些准备的方法,个人觉得光头张老师总结的论文神器就比较适合我。其实论文神器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法器,只是把你自己选好的项目,按十大知识域进行分解。

比如成本管理,你的项目中是如何进行成本管理,项目总金额多少钱?人力成本多少钱?应急储备、管理储备多少钱?怎么进行成本变更管理?等等。

再比如范围管理,你的项目中的项目范围是什么?哪些工作是必须哪些是可选?项目中如何防止范围蔓延?等等。按着这框架组织整理填充你的素材后,到了考场,不管题怎么出,基本都在你准备的框架内了。

当然如果觉得准备这个太麻烦,太耗时间了,还有的办法就是背范文了。但背范文的风险会很高,首先十个知识域的范文你要背个
5、6篇还不一定能压中;其次,还有双拼的论文,背中的概率更低;再有,即使背中了,全国那么多考生,好的论文可能不只你一个人在背。万一你背的论文不是第一个被判卷老师看到,那大概率也是过不了了。所以,建议还是踏踏实实的准备自己的论文,把该背的摘要、总结都背了,该准备的材料都准备充足,临场再按题目要求裁剪组装,成功通过论文的问题就不会太大。

总结
软考高项的考试确实很难,因为考的知识点非常多--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域四十七个子过程,考试的形式也比较多样,不像PMP只有选择题,蒙也能蒙对一些。所以软考的备考也就比较辛苦,不单要做题,还要背诵,还要练习写字。但也正因为软考的难,才体现出软考证书的价值。但它再难,也不过就是一个考试,而对于考试,尤其对于咱们中国学子来说,那还不都是已经相当拿手的小事吗?最后,借用光头张老师的一句话结尾:软考很难吗?不学,就难,学,就不难。所以,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