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分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共5个专业类别,并在各专业类别中分别设置了初、中、高级专业资格考试。人社部和工信部将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类别和资格名称。软考各专业各级别对应的考试资格如下表:
以上资格并不是每年都会开考,有些资格一年考两次,有些资格一年考一次,每年开考资格也可能会有所变动,具体要看全国软考办公布的每次考试计划。近些年软考各级别常考资格如下:
高级资格:网络规划设计师、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师(2017年新增);
中级资格:网络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2016年新增)、软件评测师、软件设计师;
初级资格:信息处理技术员、网络管理员、程序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2018年新增)。
其中,软考初级和中级资格考试包含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共两个考试科目;软考高级资格考试包含综合知识、案例分析以及论文共三个科目。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什么?
软考系统分析师包含三个考试科目:综合知识、案例分析以及论文。综合知识在上午考试,案例分析与论文在下午考试。系统分析师各科目考试内容有所不同。
根据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各科目考试范围如下:
一、综合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
1.1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
·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2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操作系统性能优化
·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1.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常用的协议标准
·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
1.4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
·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库工程
1.5中间件
·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
1.6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
·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
·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
·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
·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
·性能评估
1.7计算机应用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
·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
·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
2.信息化基础知识
2.1信息化
·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化对组织的意义
·现代组织对信息化的需求
·组织的信息化与软件工程或系统集成工程的不同特点
2.2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
·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和历程
·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
2.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方法
·ERP的主要模块和主要算法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CRM、PDM在企业的应用
·知识管理
·企业门户
·企业应用集成
·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商业智能
·电子商务的类型、标准
2.4信息资源管理
2.5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
3.软件工程
3.1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软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软件设计
·软件测试与审计
·软件维护
·软件复用
·文档编制标准
3.2项目管理知识
·项目计划的制订、监督、控制
·项目工作量估算
·范围管理
·进度管理
·配置管理
·风险管理
·资源和任务分配
·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
3.3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的定义和范围
·软件过程的作用
·软件过程的发展
·主要的软件过程及其特点
·软件过程改进
3.4质量管理
·质量保证计划
·质量认证体系
·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技术
·全程质量管理
4.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
4.1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概念
·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结构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
·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4.2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
·分析设计图示(DFD、ERD、UML、流程图、NS图、PAD)
·面向对象设计(继承、抽象、代理、封装、多态)
·结构化分析设计
·模块设计(内聚、耦合)
·I/O设计(报表设计、屏幕设计、数据项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4.3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
·集成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分析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等)
·软件开发平台的比较
4.4系统集成
·控制集成、数据集成、表示集成,外部资源的使用
4.5应用系统构建
·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设计方法的使用、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程序设计、测试)
·软件包的使用(开发工具、运行管理工具、业务处理工具、ERP、群件、OA工具)
·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范式、SQL、数据分布)
·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4.6系统运行
·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
·系统成本管理(用户收费、TCO)
·用户管理(ID保险和管理)
·分布式系统管理
·硬件资源管理
·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库管理、版本管理)
·数据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
·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设备管理、设施安全性管理)
·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视、恢复过程、预防措施)
·安全性管理、性能管理
·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视工具、诊断工具)
·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
·系统运行服务标准
4.7系统维护
·维护的类型(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
·软件维护、硬件维护
·维护合同
5.安全性
·数据安全和保密,加密与解密机制
·计算机故障诊断和防范,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防闯入
·通信和网络安全
·系统访问控制技术
·完整性
·私有信息保护
·安全管理措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6.标准化与知识产权
·标准化意识,标准化的发展,标准的生命周期
·国际标准、美国标准、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
·标准化机构
·知识产权
7.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
·企业法律制度
·会计常识
·财务成本管理实务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
·IT审计的相关常识(审计标准、实施和审计报告)
8.应用数学
·概率统计应用
·图论应用
·组合分析
·算法(数值算法与非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运筹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预测、决策、库存管理、模拟)
·数学建模
9.专业英语
·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
·掌握本领域的英语术语
二、设计案例
1.系统计划
·信息系统项目的提出与选择,项目优先级的确定
·基于管理层次的业务评价
·分析信息系统的实施目的、功能、构架、规模、能力、维护、应用方法及故障情况等
·系统开发规划
·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
·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
·遗留系统的评价和处理策略
·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基于企业信息战略,进行技术调研和评估
·制订信息系统构想(方案)评价标准
·计划变更与控制
2.需求获取和分析
·业务模型的抽取、决策及图形化和公式化
·对象业务流的提取和确认
·从信息系统的观点对确认内容进行整理
·明确对象业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向
·业务功能的模型化
·对象业务全体以及业务功能整合性方面的探讨
·现有软件系统的分析
·确认测试计划
·主要需求分析方法论
3.系统分析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
·数据汇总与数据流程分析
·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
·系统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计算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系统分析的实用技术
·流行的系统分析方法论
4.系统设计
·需求建模的步骤
·用例驱动的开发方式
·结构化建模技术、数据流图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数据库建模
4.2系统设计
·处理流程设计
·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与数据库设计
·系统安全性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
·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
·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
·系统处理能力评估
·系统测试计划以及测试的实施
·系统转换计划
文档编制和沟通能力
·信息战略文档化
·信息系统构想文档化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规格说明书
·数据要求规格说明书
·用户手册
·操作手册
·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
·技术报告
·开发进度记录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系统运行和维护
·软件维护的实施和管理
·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管理
·系统的使用效率的跟踪
·基本软件和软件包的引入、应用、管理和二次开发
·系统的扩充和集成
·操作设计和运行管理
·系统的更新与维护
·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新旧系统的转换交接
·日常的故障对策与恢复
·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
·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用评价
软件过程改进
·软件过程改进的管理
·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设计
·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
·软件过程改进的工具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范围管理
·进度管理
·成本管理
·质量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风险管理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信息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
·信息规划的概念、活动与角色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企业过程再工程
·CIO的概念和主要职责
·管理咨询在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管理咨询的类型
·“信息孤岛”形成的根源及预防、应对措施
·典型的信息化实施过程
·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对组织信息化的意义
·知识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手段
三、设计论文
1.信息系统工程
·系统计划和分析
·需求工程
·系统测试
·系统维护
·项目管理
·质量保证
·面向对象技术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实时系统的开发
·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数据仓库、互联网应用等)
·软件产品线分析与设计
2.数据库及应用
·数据管理
·数据库分析
·数据库建模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应用
·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和数据挖掘
3.网络规划与应用
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
·容灾
新技术的应用
应用系统集成
企业信息系统
·事务处理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和实施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猎考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方免费复习资料内容介绍:2018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真题(汇总)
格式:PDF大小:471.59KB 2023年系统分析师学习手册
格式:DO大小:5631.29KB
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软考一共包括多少项考试?
软考的所有考试项目有哪些?
软考分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共五个专业,又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不同级别包含多个资格考试。一共有27个科目。
其中:高级资格包括5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构架设计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师。
中级资格包括15种: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电子商务设计师、软件评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技术支持工程师、软件过程能力评估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计算机硬件工程师。
初级资格包括7种:程序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电子商务技术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网页制作员
软考等级越高考试也就越难,相应的含金量也就越高,初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高级的难度就有点大,尤其是在论文这一项上。软考属于水平测试考试,不是选拔性和竞赛性考试,所以难度不会特别大。只要考生掌握了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会认为考试并不难。
软考的合格标准由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发文确定,这几年的考试标准基本上稳定在45分以上(含45分)。软考单科及格的成绩并不保留,需要在一次考试中各科目全部及格才能合格。
软考一年考几次?
软考每年有两次考试,分别在上半年5月下旬与下半年11月上旬。软考每年的考试时间并不是固定的,由全国软考办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发布每年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会公布考试的时间安排以及各级别开考资格。考试内容分为上午的基础选择题和下午的操作填空题。每科总分75,45分即通过考试,必须是每科45以上,平均分45不算。
软考考试科目有哪些?
资格名称 考试科目
程序员 基础知识、应用技术
主要有如下几个
网络管理员 基础知识、应用技术
软件设计师 基础知识、应用技术
网络工程师 基础知识、应用技术
系统分析师 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
软考系统分析师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系统分析师是使用信息技术的商业专业人员,利用分析和设计技术解决业务问题。他是团队中的一种角色,主要负责与涉众客户代表协同工作,以便对项目需求进行获取、分析、编写说明规格、确认和管理,也可称需求分析师,业务分析员等。而高级分析师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安装、配置、优化,根据需求进行数据的挖掘及展示;进行数据仓库方面的探索及开发
高级系统分析师的岗位职责:
1、根据业务分析书进行金融核心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建模;
2、能够独立编写技术规格分析书,为编程人员提供咨询指导,支持产品研发和项目实施组完成项目实施;
3、与业务分析人员沟通,能够迅速理解业务分析中的要求,对业务架构形成技术实现方案。
——————希赛软考学院为您解答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软考)都考那些内容?...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软考)主要考的是软件知识,也有一些其他的基础知识,还有编程,数据结构和算法,至于好不好考,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要因人而议,如果你对编程,软件什么的很感兴趣我觉得就好考,我就是考这个的,上学期刚考过初级程序员,这学期要考中级了,只要你认真看书,对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考过!不要管别人觉不觉得好考,再难考的东西也是有人能考过的!再给你一个软考办的网站,那里面有具体的考试大纲和内容,你可以去看看,对你会很有帮助的, 网址是: www.njsoft.cn